澳客彩票网

图片
自行车文化

Bicycle culture 自行车文化

首页 > 自行车文化 > 新闻浏览

“折磨人”的自行车赛事为何吸引人

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5-04-17 11:11

250多公里的赛程,其间要骑行穿过几十公里布满石头的路面,而冠军奖杯就是一块有棱有角的铺路石。如果说这样的赛事可以受到全球顶尖的自行车高手追捧,这种自己给自己“找罪受”的劲头,到底体现了什么样的魅力?

于上周日结束的巴黎—鲁贝自行车赛就是这样一个以“折磨人”而闻名的赛事。近年来,国人对环法、环意、环西等自行车赛事渐渐开始了解,并接触、感悟其所代表的自行车运动文化。但像巴黎—鲁贝这样的单日赛,虽然在国际自行车界已久负盛名,但国人还不甚了解。而这种赛事背后所蕴含的运动文化,也有其独特一面。

巴黎—鲁贝自行车赛创始于1896年,已经跨越了3个世纪,是自行车赛事中地位最高的“五大古典赛”之一,又因其赛程极为艰苦而被称为“北方地狱”,或“地狱星期天”(周日举行)。这项赛事最大的特点,就在于遍布全程的20多个石头路段,选手在通过时要经受极为严峻的身体和心理挑战,对控车技巧和抗颠簸能力有着极高要求。换个说法,能坚持下来,人和车都不散架的就是英雄。

二战后,因为道路设施不断修缮,适合“折磨人”的石头路段越来越少。为保持比赛难度,一群车迷还在1983年自发成立了“巴黎—鲁贝之友”组织,负责维护、翻修赛事经过的石头路段,直至今日。这项赛事创立之初,石头路段是道路的常态,而延续至今,这些路段则已成为赛事的专属标志。世界各地的自行车高手们,以能经受这种特别的“折磨”为荣,也因此这项赛事还有一个称号——“古典赛皇后”。

为什么一项异常艰苦、又不以奖金刺激的赛事会如此吸引车手和车迷?这与赛事的悠久历史有关,也和赛事传递出的价值追求有关。对古老比赛的敬意,对挑战自我的追求,当这些价值稳定地传承下来,成为赛事所彰显的文化内涵的一部分,也就有了独特的生命力。

近些年,国内办赛的热情高涨,但也常常有“千赛一面”的感慨。赛事组织者意识到了赛事应具备相应的文化价值,也愿意将“打造百年赛事”放进发展愿景。但一项赛事传承与发扬的根基到底在哪里?如何将竞赛的形式与品牌塑造深度融合,在精神层面焕发出独特光彩?这些,正是中国体育摆脱单纯的竞技与金牌思路,涵养文化根基的必由之路。让每一项赛事都能“活出自我”,“折磨人”也可以成为特别的魅力,其中的发展轨迹和逻辑,值得深思。

摘编:admin888;   摘编日期:2015年4月1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