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麦推绿色出行 设自行车高速路
从被外国人感叹为“自行车王国”,到机动车过剩导致的城市大拥堵;从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为骄傲,到为回归自行车出行而不断探索。自行车,俨然成了中国人最熟悉的“陌生人”。如今,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拥有量超越人口数量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自行车城”。这个走在世界前列的城市,又有了一个新梦想——2025年实现零碳排放。
骑车到底多流行?
67万人100万辆自行车丹麦首都成自行车城
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人口67.2万,自行车却超过100万辆,因此哥本哈根被国际自行车联盟授予“自行车城”的称号,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“自行车城”。
当世界正在为碳排放问题愁眉不展时,丹麦政府已经定下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放城市的宏伟目标。
根据统计,2013年在哥本哈根有34%的人骑自行车上班(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占32%,开私家车的占34%),58%的哥本哈根市民每天会固定使用自行车。到2015年,居民利用自行车上班和上学的比例将提高到50%。
在哥本哈根,自行车道有两种:一种是独立设置的,路面铺有蓝色塑胶,没有机动车和红绿灯的干扰;另一种是与机动车道伴行的,但机动车道、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从高度上依次分开,保证了相对独立,互不干扰。在哥本哈根,自行车的平均时速为15公里,而汽车平均时速仅为27公里。另外,十字路口的自行车停靠线比汽车停靠线靠前5米,这使自行车可以在汽车右转之前优先通过十字路口。为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,丹麦交通规则也向骑车人大大倾斜,使得汽车司机不得不尊重骑车人。按规定,当一个路口只有斑马线而没有红绿灯时,汽车必须让骑车人先行,转弯时也是如此。
骑车为何受重视?
能源危机后“自行车复活”成国家战略
路再怎么加快修,也赶不上汽车增长;钱再怎么使劲花,也疏通不了城市拥堵,除了地铁公交似乎没有澳客彩票网行之有效的对策。许多年前,丹麦和大多数国家一样,在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便捷同时,也备受发展“双刃剑”的重创。
据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介绍,早在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时,当时对外来能源依赖度达到99%的丹麦,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能源严重短缺局面。为应对这一危机,政府将每周日定为“无车日”。但这些措施只能解燃眉之急,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将交通拥堵、能源消耗等问题有效解决。
经过多年论证,丹麦自1999年起推行“自行车复活”战略,可以说是在席卷全球的城市机动化浪潮下,走出了一条“反机动化”的道路。如今,长达51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已投入使用,直逼上海目前的轨道交通总长度。
骑车为何吸引人?
成为一种时尚,首相率领内阁成员骑车去上任
丹麦自行车联盟工作人员罗特·鲁比表示,大多数丹麦人将自行车与非常积极的价值挂钩,比如降低噪声、空气污染,提高市民健康水平,减少被汽车占满的难看街景。
骑行是一种时尚,近年来骑自行车还成为了个人活力的一种象征。“在丹麦,我们把骑车看作是和走路、说话一样的一项基本技能。”罗特·鲁比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,在大多数丹麦家庭,3岁以上的儿童就开始了骑车训练。在哥本哈根街头,可以看到家长骑车送孩子上学、女士脚蹬高跟鞋骑车行路、西装革履的男士骑车奔向远方。有时,你还能在街头瞧见骑车上班的内阁成员。
丹麦交通部长亨利克·克里斯坦森说:“当你骑行30分钟后,你的感觉会非常好。到了晚上,你完全可以赏自己一杯红酒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丹麦首相施密特在2011年就职时首次露面,就带领着23位新内阁成员,骑车前往首相府,成为一段佳话。
伦敦推自行车驾校
丹麦地势平坦、人口规模不大,这都是非常适合推广骑行生活之处,但不可否认的是,丹麦的气候条件却是不利因素,但经过多年发展,这里已经成了自行车的“真爱之地”。拥有骑行有利条件的欧洲城市数量众多,为什么却在发展骑行上出了问题?
赵俊杰介绍,以英国伦敦为例,早年对自行车的推广活动做得不是很好,市民对于骑车出行并没有浓厚的兴趣,群众基础也不好,导致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鼓励普及自行车租赁项目,但效果甚微,甚至不了了之。
其实归根结底,就是城市中与骑行相关的配套设施没有跟上,年轻人认为骑行不安全、不便利、没有吸引力。这是许多欧洲国家推广自行车骑行出现瓶颈的缩影表现。
目前,伦敦交通局转变了推广思路,因为他们发现多数人认为伦敦的交通状况比较复杂,新手骑行往往会在狭窄的街道上险象环生。因此,伦敦交通局推出了自行车驾校培训,不论你是骑车的新手还是有着多年骑龄,都可参加,只是象征性收点费用。
自行车驾校提供分级别的课程,从初学者到熟练者甚至渴望参加竞技的人,都有相应的培训计划。根据广告宣传,希望新手参与进来,老手回炉提升,自行车驾校不仅教骑车技巧,维修知识,同时也提供骑行爱好者的交流机会。
除此之外,伦敦交通局还推过一项名为“骑行奖励计划”的免费培训活动,旨在让青少年通过三个级别的培训,从如何在安全的环境下骑车,到在繁忙道路上骑车,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伦敦各大路口骑车。